对话“余华英案”另一名受害者:被拐到河北,小时候想家就往西边跑
封面新闻记者 林珏瑶 李佳雨 贵州贵阳报道
10月24日晚上,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宣判前夕,该案一名受害者史先生(原名:谌某海)和父母一起来到贵州贵阳,准备旁听该案宣判。
史先生称,1993年,他大约5岁。当年2月,他被一名女子从贵州老家拐卖至河北邯郸。
封面新闻记者 林珏瑶 李佳雨 贵州贵阳报道
10月24日晚上,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宣判前夕,该案一名受害者史先生(原名:谌某海)和父母一起来到贵州贵阳,准备旁听该案宣判。
史先生称,1993年,他大约5岁。当年2月,他被一名女子从贵州老家拐卖至河北邯郸。
“余华英案”另一名被害者史先生 李佳雨 摄
他始终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孩子,但因记忆久远,记不清家的位置,只知道是在河北的西边。小时候在养父母家受到委屈、想家时,他就一个人沿着西边跑,一遍遍回忆母亲的样貌,时间久了,母亲的样貌也越来越模糊。
封面新闻了解到,史先生是本次余华英拐卖儿童案新增的6名被拐儿童之一。
检方在该案重审一审时指控,1993年2月28日,余华英伙同龚显良(已故)在贵州省安顺市一公园附近,以“带两人去游戏机室玩游戏”为由,将谌家兄弟从安顺带至贵阳。因认为哥哥年龄较大不好卖,余华英将其安排在贵阳的一家游戏机室打游戏,并将谌某海(即史先生)拐带至河北省邯郸市,以3500元-4500元的价格卖出,随后谌某海被交给一对史姓夫妇抚养。
史先生还称,在养父母家里他有一个姐姐,同样也是养女。姐姐帮他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了他的信息后。几年前,他开始主动采血,希望能找到亲生父母。经过DNA比对,他终于在今年和亲生父母相认。
史先生回忆,在认亲现场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他感觉母亲的样貌和他记忆里的很像,“我知道她就是妈妈,就朝她跑过去。”
史先生称,年幼被拐卖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以至于性格有点孤僻。他希望曾拐卖他的“人贩子”余华英能够主动承认错误,给被拐儿童家属一些心理上的慰藉。
打赏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