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没料到,“内鬼”就在身边?外交部送出2句话,直接把话挑明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段时间,在中欧电动车谈判的关键时期,欧委会想越过中方谈判的合法代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与中方个别电动车企搞“单独约谈”,大家都能看出,这种做法很不地道。
这件事情在中国机电商会前几日的声明中第一次被曝光,声明提到欧委会在与中方磋商的同时,又单独与部分中方企业进行价格承诺谈判。而且,这“部分企业”居然就在授权中国机电商会的12家电动汽车企业集团之内。
消息传出后,舆论一时哗然,“揪内鬼”的热情很高。
虽然机电商会已经出手,但欧委会和某些企业的不当行为还没停歇。随着终裁日子越来越近,各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都想在这场博弈中占得先机。这种情况不仅反映出当前谈判的紧张气氛,也说明解决问题难度不小。
回溯历史,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谈判中的协作精神一直是个短板。比如铁矿石谈判,就是因为缺乏统一立场和协调机制,屡次被国际大鳄钻空子,损失惨重。这次中欧电动车谈判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在现在这个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团队合作能力变得尤为关键。
“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在中国机电商会全力谈判之际,竟有企业背后捅刀,私会欧盟。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行业团结,更是对国家利益的背叛。一些企业为了私利,不顾大局,私下与欧盟谈判。这种行为若不严惩,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整体利益将如何保障?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内部不团结是最大的危机。部分企业的私自行动,让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在欧盟面前失去了谈判筹码。对于那些不顾大局的企业,取消出口资格不是目的,而是警示。若不严惩,行业秩序将无从谈起。
欧洲是汽车工业霸主,如今却在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浪尖上,也感受到了压力。而中国电动车这匹横空出世的“黑马”,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站在世界新舞台。燃油车时代,欧洲车企凭借着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呼风唤雨,赚得盆满钵满。然而,风水轮流转,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却让这些昔日的霸主乱了阵脚。
面对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崛起,欧洲传统车企明显准备不足,在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方面反应迟缓,逐渐落后于中美等国。
从2023年10月欧盟启动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一年后,加征关税的锤子终于砸了下来。
据报道,欧盟成员国投票表决是否针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最终27个欧盟成员国以10票赞成、5票反对、12票弃权的结果,支持对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汽车征收总计最高达45%、长达5年的关税。
欧盟委员会随后表示,“尽管成员国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欧盟委员会已获得通过关税措施的必要支持。”
十月上旬欧盟委员会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已获成员国必要支持。该决定一经公布,便遭到欧洲多方反对。
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均强调,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做法”,是对欧洲汽车工业的“致命信号”。
就欧盟成员国代表投票通过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梅赛德斯-奔驰发表声明表示,“坚信反补贴关税会长远地削弱一个行业的竞争力。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
日前,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康林松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敦促欧盟推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康林松在采访中说,“我们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样一来,转型可能会成功,经济会长期增长。新的关税对我们不会有帮助”。
“我们需要更多的自由贸易,而不是新的贸易壁垒。” 康林松说,“因此,找到一个对欧盟和中国来说都公平的解决方案很重要。关于这一问题的谈判需要时间,为防止谈判被破坏,欧盟应该推迟实施关税计划。”
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的确很难。数据显示,今年8月,欧盟的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下降了43.9%。有分析称,今冬,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将迎来寒冬。然而,将“锅”甩给质优价廉的中国产电动汽车,着实牵强。
行业机构的分析以英国为例指出,尽管英国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量在9月创下新高,但订单量主要受到商业交易和制造商大幅折扣的影响。英国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协会警告称,消费者需要更好的激励措施以刺激其购买电动汽车。
目前案件仍在磋商。一位熟悉欧盟“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人士认为,从常理推断,欧盟委员会经过数月调查才作出加税决定,如果这一动议被完全推翻或大幅修改,欧盟委员会调查过程及权威性会受到质疑,中欧之间的谈判余地可能并不大。更容易争取的方向是适当降低税率或者推迟加征反补贴关税启动时间。
逆流之下,中国车企出海欧洲怎么走?行业人士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是限制出口电动汽车数量和价格,另一个是中国车企承诺在欧盟投资建厂换取避免加征关税。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