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花悟人生(看花悟人生)

花间密码 50 0
  修行先修心,渡人先渡己    身静养气,气静养心。  遇事能忍是大度,遇事能静方为上。  静可生明,亦能养心。  一个静字,跟随人的一生,却又时常被人忽视。  遇事时,学会静心分析才会少生遗憾;  气不顺时,学会静心守嘴才能少生麻烦。  不当说而说,惹祸;不必说而说,惹怨。  心静方可守嘴,心静故能宠辱不惊,处处鸟语花香。  静是一杯清泉,洗去内心的浮躁气,眼中的怨恨气;

  修行先修心,渡人先渡己

  

  身静养气,气静养心。

  遇事能忍是大度,遇事能静方为上。

  静可生明,亦能养心。

  一个静字,跟随人的一生,却又时常被人忽视。

  遇事时,学会静心分析才会少生遗憾;

  气不顺时,学会静心守嘴才能少生麻烦。

  不当说而说,惹祸;不必说而说,惹怨。

  心静方可守嘴,心静故能宠辱不惊,处处鸟语花香。

  静是一杯清泉,洗去内心的浮躁气,眼中的怨恨气;

  静是一缕清风,让愤怒降温,让冲动止步。

  许多遗憾事,欠缺思虑下而生;多少悔恨事,缺少忍耐中而来。

  心是一切之根本,呵它、护它、爱它,才能养它;

  心是一把尺,平它、正它、度它,才是爱它。

  心若静,才有思考;心能静,才有作为。

  

  心怀感恩,内心平和;心怀感恩,懂得珍惜。

  感恩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品德,

  当心生感恩时,会明白,活着,就是一种接受。

  伤我们的是度我们而来,爱我们的是温暖我们而生。

  世间的缘,没有对错,只有长短,有善缘有孽缘,

  以美好心对待善缘,以观己心对待孽缘,

  逃不过的学会面对,避不开的学会接受,

  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就会收到什么样的因果,要知道每个人所得的都是应得的。

  心生怒气,不宜武断,应静心分析;

  心生怨气,不宜责怪,应换位再发。

  怒,缓一缓,不会悔恨;心,容一容,无愧己心。

  愚人求境不求心,问心才安;智者观心不问得失,超凡才佳。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尽善就好;走着,就是一种领悟,懂得就行。

  心态恬淡自会出尘,不惊不扰自然芬芳。

  内心散发出来的美,远比外在的华丽经久;满满的内涵才有满满的从容。

  浮生若茶,会煮才香;人生如梦,自知才值。

  

  做人,人品为先,能力为次;做事,尽力为要,结果为辅。

  被信任很难,被理解很不容易。

  珍惜别人的信任,再三须慎意,

  第一莫欺心,对得起己心,才能对得起他人。

  做什么都别丧品,失什么都别失人心。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

  心怀谦卑,才有进步;肯于吸取,才有提高;观心自省,才会气和。

  

  能吃亏的吃不了亏,能容忍的不是懦夫。

  君子受锤炼之苦,才会看淡世事;慧者容他人不能容之事,才会脱俗。

  人活着,总不能处处顺己心意,满己之愿,

  坦然接受,淡然面对,不失为一种风度。

  能让人占利,证明自己比他人强;能给人带去欢愉、宁静,是自己的福气。

  心之伟大不在于华丽,而在于真实;

  人之贤能不在于善言巧会,而在于为他人带去多少感悟。

  自私自利为愚者,予他人慈爱为强者;计算当下为凡夫,活在当下才是智者。

  

  处人处心,交人交信。

  志同才有真心,信任方能长久。

  生命中的过客向来比朋友多;敷衍迎合只是客套。

  文之优美,在于去除多余;爱之欢愉,在于懂得选择。

  是好是赖,学会用心;是真是假,要会分析。

  人生,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有所舍得,才有所获得;有所放得,才有所值得。

  一辈子如过隙白驹,松开虚伪的才能得到真心的;忘记伤害的才会留下美好的。

  活着,化繁为简,剪去枝丫,给心减压,让心前行;

  给人让路,让心自由。

  心怀豁达才有雨后彩虹;轻装上路才会步履轻松。

  最美的风景不在眼里,而在心里;最好的情怀不在眼下,而是心上。

  

  应人之求,成人之美;允人之事,护人脸面。

  世间的事,争不完,不如放一放;

  人间的利,占不尽,不如顺其自然。

  活着,无愧才能自在;成全方可从容。

  谁活着都不易,助人渡过难关,人会心存美好;踩人痛处,人会记恨。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树一个敌人多一道坎。

  结缘莫结怨,交友勿为敌。可近即近,不可近则疏。

  活着,不必凡事弄清,总有些不了了之,让它随风去;

  总有些不如意,学会一笑而过。

  

  心若计较,处处遇阻;人若不究,世事不恼。

  追究他人对错,会忘记前行;只看到他人短处,证明自身存在很多不足。

  一个人,心里装满贪欲,不肯让他人占一分一毫,终会让自己无路可退。

  活着,清醒是一种理智,糊涂是一种智慧。

  有亏让人占,并非自己愚笨,而是自身的能力使然。

  当一个人,求心不求境时,已是最好境界;当

  两手松开,不再想握紧所有时,并不会失去什么。

  得失,不在眼前而在心里;快乐,不在拥有而在知足。

  

  人之进步在于谦卑,心之成长在于挫折。

  马在松软的沙土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语中易迷失方向。

  面对掌声,淡定处之才可保持内心的安静;面对苛责,学会聆听才能让自己丰盈。

  花淡有真香,人淡有真味,淡定之人温婉如玉,处世不乱。

  抬头,是一种勇气;低眉,是一种强大。

  人,无时不在成长;心,有委屈才能撑大。

  你的舞台,靠的是自己的量,容得越多,世界越大。

  君不吝啬,不较他人小过,吃亏之人终究吃不了亏,前方的路,因己之境界而不同。

  

  倘若内心宁静,没有清音梵唱也能悠然自得。

  无心、无我、无欲、无求。

  一卷书,一壶茶,一份闲情,不在乎所处是喧嚣亦是嘈杂。

  他人观花,不涉我目;他人碌碌,不涉我足。

  身静不如心静,心静不如心清。

  追名逐利不如丰盈内心;趋炎赴势不如观心自省。

  活着,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少一些贪欲,少一些虚荣,少一些无用功。

  心情,不在乎多少人懂,只求自心明了;

  哀乐,不需要人人分享,一人懂心已是足够。

  拥一份小情怀,守一份小宁静。简简单单,岁月静好,全在己心。

  

  朋友之义在于相帮;人心之义在于互敬。

  以心换心才有真心,以情暖情才有真情。

  相处,需要用心,不要用心机;彼此,需要互爱,不要背后使刀。

  重情有真心,重利失人心。

  嘴有花言,多说是空;心有行动,人心自来。

  词语,不需要华丽,只要用心;感情,不需要修饰,只要在心。

  人与人之间不怕争吵,而怕离分;心与心之间,不怕生气,而怕赌气。

  计较付出,会让人索然无味;尔虞我诈,会让情僵硬不真。

  人生,少一些心机就会多一份自在;人心,少一些蒙尘就会多一份纯真。

  欲是心之灰,利是心之匕,少欲少利轻松自在;少贪少求生命祥和。

  一辈子真正属于自己的,唯有内心的自在与纯净。

  

  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起偏执心。

  放过别人等于放过自己;原谅别人等于给自己减压。

  恨人毫无意义,心就那么大,忘记不美好才会让快乐住进来。

  人之浮躁缘于自私;人之痛苦缘于计较。

  以施舍心爱人,以随缘心付出,以平常心对事,忘记自己的好,

  宽恕别人的无心之过,才是真正的随缘随喜。

  不必把所有的事都抓住,顺其自然才有一直陪伴;宠辱不惊才有云卷云舒;

  面朝大海才会春暖花开;看淡得失才会风轻云淡。

  人生,没什么是过不去的,也没什么是放不下的,淡然面对就好。

  

  再坚强的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再多能的人,也有无助时。

  原谅伤害你的,放别人一条生路。

  世间的事,总不能事事顺心,样样圆满,

  总会有遗憾,总会有磕碰,是宽容的心、慈悲的让,弥补的种种缺憾,温暖了岁月的清苦。

  因为宽容,更懂得珍惜和原谅;

  因为宽容,更善待了每一个遇见,珍惜了每一份善缘。

  宽容是仁,宽容是爱,宽容是一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宽容的心,让愤怒止步,给心灵安慰,予人生祥和。

  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宽容,人生安暖,一路阳光。

  

  守心不生怨,守嘴不惹祸。

  以欢喜心看人,人人良善;以指责心问人,处处缺点。

  树有高低,手指有长短,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

  多一份为人想,多一些观心自省,就多一份平静、豁达。

  自己修行自己好,自己因果自己了,

  每个人所得的都是应得的,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处世,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氛围。

  假如你少争,就会少生烦恼;假如你少怨,就会多一些和善安宁。

观花悟人生(看花悟人生)

  当一件事发生时,不妨想想对自己的伤害,再想想别人的难。

  要知道,眼睛总看别人势必会忘记自己。

  宽容别人等于爱自己,原谅别人等于疼自己。

  同样的心,不要总是装满怨恨;同样的眼睛,不要总寻人短处。

  心有阳光,处处春暖花开;心怀豁达,处处海阔天空。

  修行先修心,渡人先渡己。

  管好自己的心,守好自己的嘴,才能修好自己的法。

  

  什么是修养?“修养”即古人所谓“修身”、“养德”,主要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求得学识、才干、道德、涵养等各方面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自古以来修养不仅对个人的成长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社会的安定、民族的盛衰、国家的兴亡都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指出的:“人们不但在和自然界的斗争中,而且在社会阶级的斗争中,改造自然界,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着人们自己。”“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进步,就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任务,为了提高我们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每个党员都必须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锻炼和修养”。可见,要把加强自我改造,提高自身修养,当做是自己终身的任务来完成。

  修养是多方面的。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主要应当不断提高三个方面的修养:

  其一是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正确、健康的心态去影响别人,促进和净化周围的环境。如今有的年轻人不懂文明礼貌,态度冷漠,对人不尊重,还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满身是理,那样做的结果是自找苦吃。

  其二是社会知识方面的修养,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掌握社会科学和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适应科技的迅猛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其三是生理健康方面的修养,懂得正确的养生办法,养成适量运动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意就是修养到老。因为学了就要用,学了才会有修养。我是活到老,修养到老,这样才能延年益寿,长命过百岁。

  

  修道人辛苦一點也要認命,做的多,了愿的多。所以修道、辦道的人都要無怨無悔。

  修道要把握時機,現在不修,過了就沒了。該做的時候,要又快又準,把它抓起來,這就是道,因為這個時候,你心無旁騖。

  自己的發心跟體悟,才是最重要的。想要有智慧,就必須去經歷、去改善。好比一件事來了,怎麼樣去處理才會圓滿,才會順暢,這都是在運用智慧。學道也是一樣,學了道,就要知行合一,才會發揮最大的力量。

  希望徒兒們都是見道成道,今天有覺得不圓滿的地方,盡心去做,從小圓滿成就大圓滿,從小地方做起,從推功攬過中去圓滿,而不是只看一個小地方就去批評毀謗,這只會把事情越弄越亂。

  老天降道不是教你們畫符念咒,也不是教你們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而是直接了當就跟你們說每個人都是佛祖。自性就是本身,肉眼看不到,但是徒兒們不妨仔細考核歷代古聖先賢及五大教主,哪一個不是從日常生活當中修成的呢?所以不要架空自己,知道嗎?什麼叫做不要架空自己?修道要任勞任怨,不要跟別人多做比較,自己能做就做,老天不會虧待你的,等到水到渠成,自然就會有人肯定你。什麼都沒做,空說了一大堆,把自己架空了,沒有腳踏實地,沒有真實的付出,就沒有辦法得到肯定。

  

  情緒是會變動的,如何能讓初發心能夠常保不變呢?如果要使我們的信念常住,就必須透過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去做、去實行,在不斷的實行中,或許會遇到挫折,會遇到失敗,也或許會得到成就感。但是如果你一旦跌倒了,沒有一蹶不振的話,你的信念將會因此而更加堅定,這就是「常住無間」,知道嗎?所以為什麼聖賢要說知行合一?只知不做終歸虛談,而只做不想則太過魯莽。當你有一個信念、有一個善念,要如何去達到它呢?那不是三天兩頭的事,必須透過不斷的實行,終其一生,直到蓋棺論定,方能夠論成就。

  人間、地獄都不是你們的歸屬,我們是有使命而來的,不要妄自菲薄。替老天擔當,代天宣化是我們的本份,為什麼?天生地養的嘛!天地恩、父母恩最大。

  修道就是要改正不好的念頭,回復本來就有的良知良能、本來就知道的道德觀。本來就知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本來就知道要報恩了愿。孝順父母要在平常無所求的時候去做,那才是真孝順。

  人的本份就是要對自己負責,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攸觀眾生、攸關自己以及週遭的人。今天你進入了佛門,學習的是道,道在哪裡?道在日常生活當中,那麼自己就要以身示道,自己去實行,那才有價值。

  

  了解自己,就應該誠於中,行於外,別人看你是一尊佛,那現在這個世界就是天堂了。也因為你的心境,環境才會營造未來的天堂,不用去西方找佛陀,也不用去西方找琉璃光世界。既然做一個人就要好好地把本份做好,不要好高騖遠去強求成佛,到處去跟人家學參禪、打坐、通靈,這些都是不需要的。在心裡用最合乎自然修行的方式就可以成佛了,因為那是慈悲心的顯現。學佛要用最自然、最誠敬的心,所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辦最不平凡的事情,即是白陽的殊勝。

  修得好也要講的好,口、心、行要合一,這樣才像修道人。修道最重要是要明理。

  遇到每一個瓶頸,都是成長的時候。不要每天都只看到表面的自己而已,修道要深入,做人也要深入,做人不能只做表面,這樣別人也會以表面來對你們。

  修道可別只重視好看、好吃、舒服,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行道在於公心一片,在安於自己的本份。行此道要無怨無悔、無始無終,休息後再出發,要保證自己真正下功夫,讓世界多一份安詳和。希望在這麼緊急,這麼動亂的時勢中,徒兒們能個個定下心來,真正的靜下來,誠下來,誠於自己,誠於人,誠於物,誠於你自己的本份,面對自己的心,誠於中,然後行於外。

  做什麼事情都一樣,不要一直等明天,要把握今天、把握現在、把握當下、這才是真的,才是永恆。

  把它當作自己該做的,就不會做的心不甘情不願。就像吃飯吃得那麼高興,把修道當吃飯,當作在享受一頓美食,那便巴不得天天享受到。所以一念之差,天淵之別啊!

  在最恰當的時候做最恰當的事,就是修道。因為我們不可能沒事找事做,總是遇事、見事、辦事。人間的事情辦好、就是天上事情辦好。

  

  修道沒有止境的時候,休息是內心的休息,不是腳步的休息、腳步的淡然,腳步要積極,可是心境要淡泊。辦事需要眾志成城,可是,不要為自己來爭功奪名,辦事的時候要無所為而為,上天自然給你力量無窮,有所為而為就總是力不從心。所以要傳燈,傳這個慧命,傳這個千年的燈塔,指引著眾生一直走下去。

  修道不是在佛堂修道,不是在人前辦道,而是在你獨處的時候,在你面對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那才是修道。

  天上果位人間定,但若是為果位而有所打算,就不是果位了。因為心有所動就不是道了。

  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每個人皆有本身具足的能力,既是本身所有,就不用再去找,更不要掉進漩渦。因為本來就沒有漩渦,又何須跳出。

  好道的人就要厚道,厚道的人,就要常常去廚房學道,不要常常坐在裡面學舒服的道,而要去做那些打雜的道。

  修道是時時刻刻,是沒有中斷的。休息了,就浪費了光陰。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把愛心拿出來。其實你們都是老師的化身,是小濟公,不要濟私,濟私就多煩惱。

  

  過新年要講好話,要注意留點口德,說好話、辦好事,當下就是天堂。

  平常要以誰為師?沒看到為師,也不知道為師在哪裡,你要以誰為師?要以天地良心為師,以你的良心做事、講話,差錯就少。

  修道是當下的事,當下即修行。

  人往往在逆境中才能成長,往往是在歷鍊中才能茁壯。你有幾分能力,老天就給你幾分去辦,所以不要輕視自己。

  自私之心不可有。放眼望去盡是寬廣,莫要讓狹隘障住自己。多聽、多想、多做,不要太多話。

  做事不要太盡,留一點後路;氣不要太強,留一點精力;才能不要太顯,留的以後發揮,精益求精,剛柔並進,莫在強中強出頭。

  以德報怨,莫枉費承受的恩德,既然承受的多,就要了愿的多,不要去想任何麻煩的問題,心靜一切空,空了有何煩惱?

  功在暗處得,莫在表面圖虛名。守住自己的愿,多做少說;注意自己的身體,莫要逞強,珍惜自己的生命。

  修煉功夫,既麻煩又苦,但只要有心,只要有誠意,都可以突破的。事在人為,你跟上天要什麼,上天就給你什麼。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輕易改變。

  修道很簡單,第一、將不好的習慣改掉;第二、捨己為人,不求回報;第三、雖遭受人情冷暖,能然樂情彭湃,濟世救人,如此方為聖賢仙佛的腳步。

  

  你們辛苦是應該的,是上天給你機會,有機會才有的辛苦,要感謝。無所求之求是大求,無所為之是大為。

  修道就是要先改變自己,而且不要先入為主。要先觀察、先體悟、還要先參與,你才可以先下定論。

  人人都是佛堂,把你的佛堂帶出去,讓每個人看到你都像看到佛堂一樣,那麼的優雅、那麼的寧靜。所以、你的心要當一個大佛堂,容納每個人,行到哪裡就開示到那裡,那麼,你就是在世佛堂。

  修道需要誠心加菩薩心加耐心加喜捨心加無為心加天心加智慧心。

  現在修道最大的障礙是只想問別人,不問自己。為什麼為師要你們更上一層樓?先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先問自己做了嗎?付出了嗎?再來問別人。凡是不能只往外看,而要往內迴光。自性佛一明,幻就能夠滅,自性佛不明,你就被幻所迷。

  從此刻起,每天早晨、睡覺前,念三遍「濟公、濟公、濟公」,希望你們都能夠持之以恆,你們口中、心中所念的濟公並非為師一個濟公,並非只是這個人相而已。形象是會毀滅的,但是如何以道來淨化情,就得靠這個形、這個相,來分辨理路、分辨情理,把我們心中的人情、心中的愛化為道情,化為大愛。

  所謂修道、辦道,要當仁不讓,要當機立斷,當下即是道。

  修道不要把它當作是一種壓力,而要把它當作是一種本份。假如把修道當作是一種壓力,那會修得很痛苦。

  希望你們秉持著這片無憾無悔的心,踏上這條返鄉歸路,讓你們的眼淚為眾生而流,把你們的歡笑奉獻給眾生,把擁有的一切通通回饋,這就是你們的本份、使命。

  

  要當仙佛不難,只要現在在行仙佛菩薩的道,那就是仙佛。只要把菩提心發出來,那麼佛堂裡的每個人都是仙佛。

  修道之六到:心到、手到、眼到、口到、耳到、腳到。

  以慈悲喜捨之心貪圖,以平常無為之心化起伏,以質樸簡單之心化虛浮,以踏實認真之心化疏忽。

  要認理而行。現在修道、辦道不可以在盲從了,要守戒、持戒,把經典當作鞭策的力量,把同修同好當成是志同道合提攜的道友,不要太重形象,在末後的時候,愈重形象,就執著愈多。

  對自己負責,只要每一個人把自己的本份做好,其實就都是一個大作為。把自己做好再推展到外面去,這就是大作為。大作為就是要突破自己,本來所不能做的,開始嘗試去做;本來所不能為的,嘗試去為。

  修法不被法困,修心不住心。修法當下悟道而超越言語,那就是法。

  所謂「重聖輕凡」,回家把家照顧好也是重聖輕凡。所謂「凡」就是慾望,「聖」無所不在,「凡」卻是只存在你的私心。所以說萬法由心生,不簡單之處是在於如何拿捏,不要以為在道場才算是「聖」,所以可以說「無處不聖,何處不凡」。

  修辦這條路是沒有終點的。了愿要再來,來了還要再來,知苦了苦而已。因為人生不過是如此,唯有隨喜自在才是真的自在。

  心美的人看什麼事物都美。凡事得從心境下手,因為心境美,物物皆美。

  在日常生活當中,遇見任何事情,記住!用一顆很感恩的心去面對。不管今天問題、困難再哪裡,不管這件事討厭也好、褒獎也好,都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

  不要求名、求利,這求名、求利,就會被困在當中。即使只求一毛錢,但還是被這一毛錢給困住。慾望越多、越求,越無止境,唯有放下,才能夠求得解脫。唯有解脫,才懂得如何去修、如何去走,唯有解脫,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來到這人間會被什麼所引誘?一些氣的流行。所以要小心每一個動念,每一個動念都會影響你們很多,有不好的動念就會產生不好得結果,所以更要小心。

  

  當你很明確地決定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時刻的目標時,應該要很莊嚴。為什麼要很莊嚴?因為是你對自己看重、對自己認可,而不是別人來肯定你。

  萬教還是回到原點,沒有0怎會有一、有二、有三?怎麼會有延伸呢?所以說當下決定的目標是正確的,就要「擇善」,不要只是「固執」。人就是容易執著,修道最可怕的就是既執著又固執,活潑、玲瓏、瀟灑一點不是很好?活潑、玲瓏、瀟灑,就能使內在與外在合一。

  人不能以「感覺」過一生,要「用心」過一生。因為感覺很容易套在別人身上,很容易傷害他人。多認識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可走,一切的外物只是助力。當有一天外物不能借助時,自己要知道如何去做,就在你自己的智慧中。什麼事情都要靠外面的力量來幫助,那自己永遠都不會,始終都是被動的,永遠都沒有辦法自覺。人懂得自覺,才能懂得放下。

  知道自性在哪裡嗎?那是一顆不安份的心,還是一顆很沉靜的心?真人在哪裏?真人在明師一指的地方。當心很累的時候,把它靜下來,休息一下再出發。你們去學他心通,不如學自性通。我們如果能了解別人的苦難,就是樣樣通了。所以要直指來龍去脈。當你明白本來的時候,怪力亂神就只是一個末梢。所以念力、愿力主宰著你的未來,你的念力、愿力可化暗為明,可以化困境為樂境,所以撥得雲開見如來。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個屠刀是指我們內心那把刀,不好的慾望就是刀了。今天放下、拋下,那就成佛,你的佛心佛性就顯現了。慎獨很簡單、很明瞭,老師要你們心念無貪,思維無虧、舉止為妄、言語無欺、行事無過。

  心善一切善,心美一切美。

  

  眾生是有佛性的,有沒有自信可以回歸?這一句話怎麼說?「仙佛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每天對自己念三遍以上,自我勉勵,再互相鼓勵。每天對自己說,然後再對別人說:「你畢竟成佛」,人可以接受這句話的時候,行為也是往這方向走。不管他是走的快或慢,只要不斷追求真理,奉守真理去做,一心一意,畢竟成佛。

  道生萬物,道是一切根本。要依道而行,才能夠長久,如果背道而行,就會自作自受。並不是上天和仙佛要懲罰不乖的人,而是因為天理昭彰。天理在哪裡?就是天地良心。上天仙佛都是慈悲的,縱使你有滔天大罪,但是你的良心會不會苛責你?所以做事要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生命要有深度,要有廣度,而且還要有「明度」。明白的明、光明的明。明白自己,凡事要清清楚楚,掌握自己的每一個心念,清楚自己的一動一靜,要讓自己有明度,只是知道清楚,漸漸地,你會變得敏感,當你變敏感的時候,就會被情緒弄得團團轉。如果你沒有廣度,便沒有辦法包容,希望你們有明度,也要有深度,還要有廣度。不僅明白自己,還要包容自己,不僅明白別人,也要關懷別人、寬容自己。

  感恩的心最美。要效法仙佛的精神。有一顆不忍人之心,就要好去開展,讓天心流露出來。

  對於社會上的不幸、世界上的災難,你們要能夠發出心念去默禱,希望讓有緣的眾生也能夠歸入正道。你們的一念很重要,今天你願意出來,自然上天就幫助你。如果你對自己沒有信心,對道不肯定,那自己自然先被自己淘汰。希望你們好好一點一滴去學習、去用心。人有病痛的時候,就有無奈的時候,這個時候要從你的心念轉念,自然會有貴人相助。

  

  入了道門,自己的心性要自己負責,凡間的形像是老老少少,為師看這一切都是幼稚的,為什麼?因為人的見識有限,所知也有限,看著徒兒們常常侷限在一個漩渦當中爭執不休,想想十年前你所執著的是什麼?今天得到的又有什麼不一樣?那樣東西沒得到?失去了又怎麼樣?十年前的你跟十年後的你有什麼變化?人總是要不斷的精進,今天修道、辦道,完全在於你的初衷、你的發心,人家說初發心容易,但是如何把它變成一種長久的信念就不簡單,所以為師勸徒兒修道不要情緒化,心胸要放寬,一個人想要看得更寬,必須要「無私」,你的容量才能夠納得更多,才能夠看得更遠。

  人的心沒有太多的罣礙,煩惱,當下就能和仙佛契合。有些人說這是心誠則靈。那種契合就像父母和小孩一樣,不求回報,疼在心裏,不忍小孩受苦。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心中若真便無虛,心中若假真何覓。人落入凡間就不是絕對,就是會有對待。如果把心處在一個執著我相的絕對性心態之下,就無法辨出真假。如果賢士們把心放在絕對性的想像當中,當事情與你想像中的思想有所出入時,你會去取外在的客觀想法,還是執著於自我中心的想法?眾生心中的我執產生了這種絕對,這是一種迷妄,貪嗔的想法,不是正知正見。什麼是絕對?天地才是絕對。天不言、地不語,這是絕對。眾生們再怎麼踐踏土地,糟蹋這塊土地,土地還是默默的承受。太陽、月亮也是絕對,朝陽昇起之時,會不會給善人多一點陽光,惡人少一點陽光?所以說只有天地是絕對的。而世間是無常、是對待的。

  慾乃惡之蒂。有貪心就有妄想,所以要知足常樂、存養省察。身為一個修道人要隨時的反觀自己、格物窮理、去除身物以及心物、摒除心中的雜念,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清靜。

  有得就有失。其實你們擁有的只有你自己,所以要好好的善用身心,好好地去做自己該做的事、了自己該了的愿、盡自己該盡的責任,不必太在乎順與逆。順逆只是一個過程,其實不管是順、是逆,你們都會有所得,應該無所住而生其心。佛是什麼心呀?佛是慈悲心、無心。什麼是無心?就是不執著。祂不會覺得哪個眾生比較帥就特別疼他,再佛的眼中大家都是佛子,大家都一樣,沒有所謂的美醜,憑的只是一顆心。

  人的心容易受到別人的一句話而影響心情。人的心就是不夠堅定,容易受別人影響。心念一動,上天都知道,心念善就是天堂、心念惡就是地獄,所以要小心念頭,不要想不好的、壞的。人要有光明的思想,才能作出光明的事,舉止也就合乎於禮,所以上天堂、下地獄就在一念之間,所以君子要慎獨,要時時留心自己的思想,因為思想會成為言語,言語會成為行動,行動會成為習慣,習慣會成為性格,性格會成為命運,所以思想很重要。

  不可以存有猜疑的心,心真一切真。心一動念,撼動天地,所以要好好把持住自己的心念,一念善就是天堂,一念惡就是地獄,所以說人心善變,心美物物皆美,心善物物皆善。

  遇到困難要如何解決?如果心浮氣躁,解決得了事情嗎?先要把心定下來、靜下來,這件事該如何解決?把心靜下來,許多妙智慧就自然產生。智慧非金錢能買,智慧乃在逆境中取得。

  

  是不是能看透,是不是能看清,是不是能灑脫,也是你目前所能做的。如果在每個當下都能做好,都能安份,都能盡心,都能守本份並且無所求,那麼即使你碰上任何事情,也都能臨危不懼。希望你的人生無怨無悔。好好盡你們的責任!你們常說要讓世界更好,要讓環境更好,但是要問一問自己,你做到多少?常說要做環保,你們的心環保了嗎?甚至再有垃圾的時候,竟向外面丟,相別人發洩。所以要好好掌握自己的心,這也是修行。

  什麼叫「妙行無住」、「應無所住而心無潮」?如果說心裡沒有什麼執著,沒有任何的罣礙牽絆的話,心就不會起浪潮。浪潮就是你的喜怒哀樂、六塵、七情、三毒,在這世間這些可以免除,就是中庸知道,也就是道。

  以自覺的心成長,以自信的心尊重,以自愛的心珍惜,以自省的心涵養。

  心情最低潮、最難過得時候,就是你的世界末日。這樣的世界末日比生死更可怕,因為你的心已經死了。希望你們不要有世界末日,也不要恐懼世界末日,而是更勇敢地去面對你當下的日子,因為未來還有更美好的日子,你不去做,它依然是這個樣子,如果你去做,這世界會因你而有所感變。希望你們能夠去touch別人的心,去貼近別人的心,更要去關懷別人的心,你們害怕世界末日,害怕這世界不好,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做的好不好?你內心有仙佛、有道、有上天、還有眾生,你就最了不起了。

  修道就是要學習如何捨掉不好的行為,捨掉貪嗔痴三毒,名利、煩惱即不愉快的事,以平等心、知足心、感恩心來面對眾生、面對自己。

  以歡喜心來接受人、事、物,以歡喜的心來完成它,才不會有不平,如果心不平,如何以一顆很靜的心來完成事情?有不平就有忿怒,就會對人生氣。

  為師道你們家,你們可要心中充滿法喜,不要愁眉苦臉,不要我道你們家卻被你們的臭氣薰出來,人的臭氣是很強的。家裡要感染一些好的氣氛、好的氣息。不要讓為師一去就被薰出來。每個人都知道人間是苦海,就不要一直吐苦水,一直吐苦水,這個苦海是不是變得更壞?每個人都要有樂觀的心,進取的心,不要將這個苦海在每一個佛堂裡製造出來,要將這人間變為淨土,要讓你們的家變成快樂天堂。

  你的心不平,人、事、物當然就不平,不平就不安。求道就是求心安,心安理得就高興圓滿了。修道是修什麼道呢?其實道不用修,大家把規矩做到就好了。

  

  葫蘆寶怎麼打開?當下佈施一下笑,那是不是打開了?笑著迎接所有的一切時,你會發覺世界實在妙呀!人人員來都是著麼好呀!好與不好只在於你的用心而已。你們執著什麼?執著在於自己的得與失,執著得失,就永遠在煩惱之中,紅塵就好像苦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使這一波又一波,需不需要在內心自己去撫平?你們不是經常講無風不起浪嗎?風又是怎麼製造的?內心的風有是非之風,有爭奪之風,有太多太多風,都是人我之間的對待所造成的。

  當你在受苦,在逆境時,要把你們的心當做平常心,就不覺得苦。

  如果你的心一直只想快樂,只想吃好、穿好就覺得最幸福、最快樂。但是你要了解,這種樂往往會把你引誘到最痛苦的地方去,所以今天明白這一點,不管在人生旅途中,或者修道途中,不要怕辛苦,不要怕受難。

  所謂「思無邪」是至理至性、存然無染、反璞歸真、自然而然、一心不忮不求、沒有什私心。正心就是無邪,如保赤子之心一樣,沒有前後左右,卓然而立。

  南極仙翁、活佛師尊「忘」字訓中訓五篇:忘貪常足、忘痴常適、忘嗔常平、忘苦常樂、忘迷常悟。

  人生最悲哀的不是死亡,是迷、是執著。

  要了生死,一定要斷煩惱,你們煩惱由什麼而生?因為有貪、嗔、痴,「貪」,常常貪心不足、憤憤不平,也常常生愛慾,看到什麼愛什麼,愛不得就生痛苦,所以煩惱從三毒來,三毒就是貪、嗔、痴。「嗔」,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忿怒,不高興、生氣,要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能事是順心如意,如果事是順心如意就不用做人了,就可做仙佛。「痴」,癡心妄想,想了入迷就叫痴,痴的話就愚,痴愚,痴愚,常常是連在一起的。這些貪、嗔、痴,就是煩惱的根,就是痛苦的泉源。眾生就是不能保持常覺的心,如果覺性常保持,就是仙佛菩薩與聖賢。覺就是不迷的心,常常清醒的心,那就是覺,覺就是不迷,常快快樂樂的。如果常保覺性,成道有餘。為什麼不成道?因為眾生覺性只保持三分鐘的熱度,一經人事的歷練,就黑暗了。

  

  人為什麼有苦惱?有了貪、嗔、痴三毒的心,就會迷失自己,就會很苦,就會受苦,苦無止境。「忘嗔常平」的意思:有了嗔心就不能平,心就會忿怒,忿怒就會起波動,那就不能清靜,就會受三毒的心牽絆你、左右你、障礙你,所以說要把嗔心給去掉,「忘苦常樂」:沒有貪慾的心,就會滿足,會知足常樂。「忘痴常適」:沒有痴心就能安適,沒有痴心執著就叫安適。

  為人要「善忘心」,如果能夠忘,就能夠得到清靜之心,因為你們都不能忘,常常記的前塵往事,所以常常就受到貪嗔痴愛的苦,如果能夠修「善忘心」的話,忘記苦惱,忘記所有的不愉快,那麼就能夠達到快樂。所以要忘貪、嗔、痴才能夠「忘迷常悟」,才能夠了苦解脫。

  成功的人要存什麼心?慈悲心、愛心、耐心、信心、誠心、真心、感恩的心、報恩的心、知足的心、歡喜心。

  當我們心存感恩的時候,要把這個恩德繼續傳下去,讓別人也能感受此等恩德,那應如何去做呢?就是要推恩。推恩就是效法天地,效法日月那種大公無私的心。把你們自己內心的恩表現出來,讓大家也一起來感恩,這個行動就叫推恩。

  希望你們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心存怨言,有怨言,則心不平、氣不靜,思考也就沒那麼精通,也就沒有那麼神通。心平氣和就有神通,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所以說「心法」,而外面講的神通是有法術的,和上面所講的神通不一樣,只要靜下來、平下心,自然神通就出現,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什麼是無為而為呢?當在意越多,得到便越少,執著越多就越痛苦,煩惱也就越多。

  遇到痛苦時,要如何?(一)找知心的朋友訴苦(二)寫日記讓痛苦有寄託。苦來自心理想不開,執著迷惑。遇到事不必痛苦,是過則過,何必記在心頭,不必與自己計較,過不去。念頭轉變一切,將痛苦轉成快樂,痛苦轉成零,成功、失敗一念抉擇,立志成功,有志向就有力量,心有力量,一定能成功。

  要記住,你們是為師千百億化身的活佛,不要循偏私,不要只為自己,箭頭不要老是指著別人,多指指自己,指自己的偏私,然後要去偏私、循正義,心無偏私自然公心一片,做出來的事就不會有所倚偏,而是光明一片。

  

观花悟人生(看花悟人生)

  體驗生活。禪玄不玄?禪之意就是單心,就是最簡單的心。

  當真誠的時候,不用祈求上天,自然就會有感應,因為當下即是天心;有苦有難時,肉體受折磨時,先問問自己,當下有無誠心?有時貪得無饜,貪心不足,容易損壞自己的福氣啊!

  人都是在成敗之中起對待,心不平衡,每天都不快樂,所以做事情,不要在成敗之中衡量自己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或低估自己。

  人在塵世中,往往盡了心就要得到,這樣就不快樂了。「真」在哪?再不欺不騙、天真可愛、純真之中,要真在真心不退才會成功,人生的困難坎坷,突破要看自己。

  生命雖然短暫,有一天的生命,就有一天的光明,就得好好的去把握,即使現在只剩下十分鐘,你成全了一個人,那就功德無量。一個轉念就是一個奇蹟,奇蹟不要外求,自己身上就有奇蹟。自己就是老師。所謂知迷即悟,知道自己已經在迷失,你就有救了。

  「即刻開悟」,何必去印心呢?自己就可以自己印心了,自己就可以看自己了,咱們要看的是自己一顆善良的心,赤子之心,而不是向外求佛求玄,否則就本末倒置了。

  思想、慾念就跟白浪一樣,一波接一波,什麼時候能夠安放它呢?當你知道隨緣的時候,就懂得安放它了。

  現在為什麼道降火宅呢?因為不但要你們獨善其身,還要兼善天下,如此才能夠世界大同。自己的內心跟肉體有沒有小同?有時候可能沒有,這格叫做心跟行不合一,心為形役,就不能做個自在快樂的修道人。

  做什麼事情都要當下安心,放手去做、專心去做,那一定做的好。放下不必要的心,保持現在原有的一顆赤子心、好的心、善念的心,那就能夠自在、安心,所以無時無刻都能自在,就能與佛、與天合而為一。

  佛不是偶像,佛也不是求不得,而是當下的發現,內心的自我期許,現在的佛心能維持數十年、百年,就永遠是佛了。

  如果心中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那是沒有時間的限制的,一秒也是永恆!你們的體會如果能夠保持出衷不變,那未來也就不一樣了。能夠把一化為永恆,把這個道生而行之,未來就可以成佛。

  

  佛性的流露,就是處處圓融、處處圓滿、處處和諧。所謂的太平,不是世界都變的一樣,而是大家的心都有一個共同的希望,共同的努力。自己的心要先清、先平、先和,要不斷的進步提昇,還要有耐心,忍之、耐之,自然就風平浪靜。

  知道什麼是天人合一嗎?只要你願意,上天就幫助你,這樣你的真主人就是上天。

  移了凡心的時候,上天就取你那一點心。

  把握當下即是悟。

  做一切決定,只要利益眾生,就都是最好的。

  只要保持一顆赤誠之心,相信自己,就是相信別人;相信老天,就是相信自己。

  念念是佛,才能做個快樂的天使。

  為什麼會有是非?因由心起,因為心存著過去的不好,現在的不好,未來也認為不好,這叫三心,過去心不思,現在心不存,未來心不想,才能真正清靜,心無罣礙。

  學道要先從心做起,所謂相由心生,佛性顯現時,不會有好壞善惡,更不會被外境所影響。

  肉體的辛苦比不上心靈的辛苦,若心靈愉快,可把肉體的辛苦抵銷掉,修道要天天保持快樂,才是真正的修行人,這就是禪定。

  心門打開,悟把事情推給外在,先要求自己。

  提的起要放的下,遇到事情,解決之後,要化為精神,不要化為負擔。

  只要把責任盡好,就什麼罣礙都沒有了。

  讓自己沒有牽絆,讓自己活的更自在,揮掉煩惱,要靠自己啊!

  

  如何才能明心見性?只要身體力行去修即可。如果一直求明心見性,反會被這四個字限制,無法超脫。因此,明心見性要行無所住而生其心。

  要依附中道,中庸之道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性就是中正;你們的真心在哪裡呢?真心無所不在,但現在為了讓你們明白,所以指了一個所在,「中正」才是我們始終不移的原則。

  每一件事情其實沒有好壞,但看自己的心念,不要執著著於什麼好、什麼不好。

  每個人都秉持孩子的心,這樣便容易和仙佛契合,小孩子的心事不會記恨的。

  如果想修道就要拿出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純善無惡的心,要去偽存真,當去偽存真時,就可以得到真性。和謂「真性」?就是沒有對待,人家對你好,你一樣好,人家對你不好,你也一樣好。

  人有想不開和想來想去都不通的時候,那時候就放下吧!既然想不通了,多想也沒有用。修道是保持初發心,保持天真的心、純真的心,對待每一個人都不要有分別心。

  當一個人起心動念還沒有行為的時候,還可以制止、可以控制,還可以去改變,所以叫不貳過。

  心是假,什麼都是假,心真即是真,心誠一切就化為光明;心不靜就排不好的氣,所以要把這股正氣迸發出來,讓人家感受得到。

  有一顆美的心,看萬物、萬人都是美、都是善。有純善的心,看任何人、事、物,都不會覺得有缺陷。不覺得有缺陷,心就更廣了。

  當真正了解自己的時候,唯一不會欺騙你的是你自己,還有仙佛常辦著你,如果心有領會的話,應該會感覺的到,常常有一股力量支持著,那是自性潛在能力的發揮,那是真正跟上天靈犀相通。

  將人心珯除掉,學習天心。當你需要什麼就能給什麼,這就是天地之心。所謂悟才是真禪,真禪就是玄妙禪,妙禪也要發自自己的內心,你擁有什麼樣的心?一個大愛的心,還是一個孤愛的心?就看自己的造化了。為師希望你們的發心都是出自內心,是沒有條件、沒有要求的,是自己自願的,發出內心的甘願,那才有效。

  只要至誠就能感天,就能靈,存有至誠之心沒有分別,自然就是道,自然就能靈,就能產生一片公心、一片真、一片誠、一片恆。

  不要以形象誤導正常的心,不要以人心來修道心,要以道心來修人心,不要心中有仙佛卻目中無人。

  

  大家常說人情債環不完,可是如果以道情相對,那就沒有侷限了,因為道本自然,道本在天地之間,擁有道心就如擁有天心一樣。天心是平等的,是沒有利益的對待,所以只要秉持著天心、公心就不怕有過錯,所謂「有過則改,君子不器」,「有過無憚改,善莫大焉」。

  城樓一定要有基地,凡事一定要有基礎,其實有與無都不要有執著,這樣才能和天地合而為一,才能公心一片,也才能達到濟公。有了執著、侷限、見地、限制,就不叫公,有範圍、有侷限就叫私,有心要無為,有為要無心,這才堪稱為「小濟公」。

  以天心印人心,即是濟公。

  自己慎言自省才是真正無敵。真正的無敵,是內心們有愧疚,心中壘若坦蕩無所憂慮,才是真正無敵。

  人的心很容易迷失,所以要栓心。心不能栓就會有貪慾,有貪慾就會有執著,有執著就會有怨恨,所以要栓心,不要被心所栓,要役物,不要被物所役,要轉境,不要被境轉。如何才能灑脫?要放下、放心。要求得放心,能放心則安。如何能安?做一些心安理得的事情,給予自己心靈最大的報酬,能得到安靜、安詳,所以心寬不在物寬。怎樣才能夠放心?要格物才能致知,所以「心虛明理義、心時即物欲」。

  何謂身物?身物就是酒色財氣,所以要格物。

  心乃仁也、性也;性者,理之端也,心就是本性,也是自古聖賢求仁得仁,豪傑志士成仁取義的開端。

  雖受一些不平等的待遇,但是可不能怨天尤人,要懂得去轉念、去格心,去「了」。了者化也,心受到任何的折磨,要懂得去化掉,否則,累積得結果,苦的是自己。心很容易傷害自己,使自己不健康,心裡不健康,身體也就不健康。

  

  要格心,格心就是所謂正心,格者正也。

  「十信」冠頂訓:信心、念心、慧心、定心、精進心、不退心、戒心、迴向心、護法心、願心。

  今天的垃圾今天清,今天不倒,今天不清就容易發臭,內心的垃圾也是這樣。為什麼要今日事今日畢,這個「畢」,就是在睡覺之前不要忘了反省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行道,真正的修道。

  隨緣才能自在。希望你們保有的是那一份對自己的心,希望你們不要自我傷害,把愛善播到每一個角落,給需要的人,讓你們對眾生的愛永無止盡。

  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歡喜心去面對,人生的路途中很難完美,所以以歡喜心去接受這個缺陷,才會成長;要以歡喜心去觀看這個缺陷,難後超越它,所以看到不好的要去包容,看到好的要歡喜的接受。

  心中念念有仙佛,心中就有佛。念的很誠心,也會成道。

  知道眾生的病痛就是他心通,知道眾生的病苦就是慈悲心,有慈悲心就很容易做仙佛了,西方雖遠,下子就到了。

  

  

打赏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2thmq.cn/?id=2722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广告二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您的备案号 粤B2-20****59-1
扫码二维码